“五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尝试

2019-08-20 15:10

摘自:《新思考网》

1.实验背景

2004年和2005年秋季,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分别进入了推行新课程的全面推广阶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等等。这项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通力协作,特别是需要广大教师、教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在观念上与行为上的转变和实践操作中的积极投入。作为一个教师,在这个全面推广新课程的阶段,如果不及时转变观念,进行教学改革,新课程的推广也就失去了意义。

2.实验的理论依据

“工业时代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因而系统的知识几乎成为课程的代名词。”“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的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P7--8)因而,新课程的改革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在此前提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改革,做到以学生为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教学方法孜孜不倦地探索,我的问题式教学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深受学生们欢迎。我把此教学归结为“五问”教学。

3.教学过程

3.1提问

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 ,结合时事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提出本节课的问题,旨在告诉学生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怎样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以此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探求问题的答案和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人生等,最终教会学生如何学以致用。如: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我提出以下问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如何确定东西方向?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你知道北极星吗?它为什么在天上是不升不落的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什么?其自转角速度与线速度有何不一样?恒星日与太阳日有何不同?每天同一颗恒星升起的时间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3)恒星年与回归年有何不同?近日点与远日点又有何不同?

(4)什么是黄赤交角,对地球有何影响?回归线、极圈与黄赤交角有何关系?

又如 :4.5气象灾害,关于台风,结合时事提出如下问题:截至2005年8月16日12时的统计,今年第14号台风云娜已在浙江造成164人不幸遇难,失踪24人,受灾人口达1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81.28亿元。..2005年8月28日,飓风“卡特里娜”向美国港口城市新奥尔良扑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点气象部门预报称,飓风中心距新奥尔良大约有290公里,现正以每小时21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最大持续风力升至每小时282公里。..此次飓风造成198入死亡,经济损失估计至少高达到250亿美元。请问飓风是台风吗?什么是台风?发生在什么季节?为什么说我国是台风的重灾区?台风有何害处,如何预防?

3.2寻问

学生看书自学的同时 ,教师巡视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这是落实教师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极好时机。转化生在自学中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学习障碍,一旦学生提出,教师就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这时教师还要注意记住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优等生总会提出一些大胆、新奇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此问题,教师不但要记住和尽力解释,更应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启发大家思考。因此,我的板书设计除了中间是本节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外,在其右侧我还设计了一栏专门板书搜集到的学生在自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民中的学生因大多数来自农村,害怕提问题、提不出问题,长期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思想,认为上课只要认真听教师讲就行,教师怎样讲就怎样记、怎样“思考”,这是学生被教师“满堂灌”的后果。现在学生的发问板书在黑板上,就说明教师对其提出的问题的重视,并让学生知道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就认真学习认真思考了,谁就更加光荣!二是,这能做到有的放矢。以往我们在备课时总是根据教材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却很少考虑到学生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常常感到自己讲得很投入很津津有味的时候而学生却没有我们所希望的状态,这时我们就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说他们很差劲,不认真听课不认真思考,辜负教师一片苦心。经过教师这一巡视搜集问题之后,教师就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即:哪些该讲哪些不用讲,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略讲,这就避免了学生不需要的时候教师还在喋喋不休地讲,让学生感到厌烦。如: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时,转化生就问“因时因地怎样理解?”“为什么说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电离层带电吗?”“为什么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上的白色曲线是什么?”“横坐标上的温度是不是对应的这个地方的温度?”等等。有的问题虽然可笑,但教师绝对不能笑,这是师德问题,有的问题却提出了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经过取舍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即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略讲。优等生们则走到了大家的前面,他们提出“宇宙飞船怎样穿过高温的电离层?高层大气的气温为什么和对流层、平流层的变化规律不一样?”这是书上没有的知识,他们在把书上的知识弄清后还在积极思考,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样要引起重视,能解答的尽力解答,不能解答的通过自己寻找资料或指导学生上网等寻求答案。

3.3释问

教师将巡视中搜集到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比比看谁提的问题多。累计多者,平时成绩加分就多,再比看谁提的问题有质量,质量高者平时成绩也要加分,教师要认真作好记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解决,特别鼓励转化生进行尝试性解答以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千万不要剥夺学生的思考权利。

3.4回问

经过以上的两个步骤之后 ,再回到教师的提问上来。因为教师的提问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此步骤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学会合作学习,或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完成。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就可知道本节课的达标程度。如:1.4教师提出的问题。第(1)题,可以让转化生回答,如转化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就画略图引导,决不能让转化生轻易放弃回答,要为他们创造回答成功的条件,鼓励他们要战胜学习上的困难。第(2)题,前一问可以转化成图,编成试题抽学生上讲台完成;后两问和第(3)、(4)题则可要求学生经讨论选代表回答完成。最后教师总结,最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5反问

这是教学的最高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对书上的结论进行反问 ,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学风,从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例如:讲大气运动时,学生就反问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那赤道上该如何偏转?书上没有说,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完成或学生经过思考后完成。再如:讲地球公转时,问“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时会出现哪些不同现象?”“地球是自西向东的自转吗?有何证据?”“长江左岸淤塞右岸冲刷严重,是不是北半球的每一条河都如此每一河段都这样?南半球的河流又该是怎样的情景呢?”等等。

4.实验效果与体会

4.1学生有了自己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高。由于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学生的思考又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也得到了教师的耐心辅导,学习的顺利与成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教师的教学轻松了,教学质量却得到明显的提高。教师在引导与辅导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再也不怕自己讲的学生不明白、重点不清楚、难点没突破从而感到轻松了。学生学习时也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教师所统一的强迫的一厢情愿的,毕竟学生是有差异的。一堂课优生与转化生各有所得,教学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

4.3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往的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来学习,以至于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得到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此教学方法就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4.4有利于教师的角色得到转化,从而使师生关系得到和谐发展。由于教师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导向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自觉学习,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也相信教师、需要教师、热爱教师,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

4.5有利于师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由于教师的设问需要从现实生活、时事政治、世界风云中寻找素材,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有深度的理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就使得师生都关注了生活、关注了社会,也有助于地理与政治、历史的综合。

4.6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由于教师鼓励学生发问,学生就敢于思想;又由于教师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决不代替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终将善于思考。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才会有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